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发表刊物 |
成果取得时间 |
1 |
E.P.汤普森的和平思想探析 |
刘耀辉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20.7 |
2 |
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巫及其角色转变 |
李禹阶 |
中国社会科学 |
2020.6 |
3 |
基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学校教研转型 |
刘艳坤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0.6 |
4 |
宋元明铺钱葬俗研究 |
葛林杰 |
东南文化 |
2020.4 |
5 |
河南新乡宋墓家猫骨骼研究 |
武仙竹 |
第四纪研究 |
2020.3 |
6 |
中国重庆余家坝遗址出土青铜戈腐蚀产物的拉曼光谱无损分析 |
凡小盼 |
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 |
2020.3 |
7 |
巫山蓝家寨遗址中华鲟骨骼的发现及其意义 |
常云平 |
第四纪研究 |
2019.11 |
8 |
湖北谷城县高铁北站墓群西汉墓发掘简报 |
葛林杰 |
考古 |
2019.9 |
9 |
“早期中国”与“早期中华文明” |
李禹阶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9.9 |
10 |
中国重庆出土汉代青铜器腐蚀产物砷铅矿-磷氯铅矿特征研究 |
凡小盼 |
MICROCHEMICAL JOURNAL |
2019.9 |
11 |
秦汉时期的户人与家长 |
钟良灿 |
文史 |
2019.8 |
12 |
从早期人神关系看中西文明殊异之源 |
李禹阶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9.7 |
13 |
霍布斯鲍姆的劳工史研究探析 |
刘耀辉 |
社会科学战线 |
2019.7 |
14 |
杨闇公反对封建礼法思想探析 |
汪荣 |
社会科学 |
2019.6 |
15 |
略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社会科学研究——以重庆为中心的考察 |
常云平 |
历史教学 |
2019.6 |
16 |
合理利用农耕文化遗产 探索传统村落发展新思维 |
陈太红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9.4 |
17 |
战国中后期法家政治思想的转型 |
李禹阶 |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2019.4 |
18 |
罗德尼·希尔顿的中世纪社会研究 |
刘耀辉 |
史学理论研究 |
2019.2 |
19 |
诗词疗法:社会工作服务的文学探索及中国风格. |
刘斌志 |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2019.2 |
20 |
重庆石柱砖瓦溪遗址出土西汉青铜器腐蚀产物分析 |
凡小盼 |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
2019.1 |
21 |
“第四届简帛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谢桂华先生诞辰八十周年纪念座谈会”综述 |
钟良灿 |
简帛研究 |
2019.1 |
22 |
胡朝佛风:十六国时期鎏金佛像艺术的发展 |
张帆 |
美术研究 |
2018.1 |
23 |
重庆丰都瓦啄嘴遗址的小哺乳动物 |
武仙竹 |
人类学学报 |
2018.9 |
24 |
身份、意识形态与历史:乔治·鲁德的民众反抗研究 |
刘耀辉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18.5 |
25 |
再论汉代的大家、中家和小家 |
钟良灿 |
史学月刊 |
2018.8 |
26 |
南西伯利亚发现的“驾牌”与明土木堡之变 |
武仙竹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2018.12 |
27 |
城头山城邦的形成_基于国家本质特征的视角 |
刘俊男 |
求索 |
2018.1 |
28 |
从地下遗存看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男女——恩格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理论实证研究 |
刘俊男 |
湖南社会科学 |
2018.1 |
29 |
中国文明起源中的政治体与政治认同 |
李禹阶 |
人文杂志 |
2018.4 |
30 |
岳阳商代遗址出土铜器及炉渣的分析研究 |
马江波 |
江汉考古 |
2018.6 |
31 |
中国早期文明与华夏民族学术研讨会综述 |
樊森 |
中国史研究动态 |
2018.6 |
32 |
论儿童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及培育策略 |
刘斌志 |
青年探索 |
2018.7 |
33 |
论龙骨坡遗址 |
武仙竹 |
华夏考古 |
2018.9 |
34 |
我国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建设:现状分析与核心指标 |
刘斌志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9 |
35 |
交通史视角的早期国家考察 |
王子今 |
历史研究 |
2017.1 |
36 |
史前宗教、礼与文明起源中的政、教关系 |
李禹阶 |
历史研究 |
2017.5 |
37 |
维克托·基尔南的帝国主义理论探析 |
刘耀辉 |
史学理论研究 |
2017.2 |
38 |
湖北郧西白龙洞遗址管状骨化石内黄壳层物质分析 |
郑利平 |
第四纪研究 |
2017.7 |
39 |
我国城市考古中翼手目遗骸的首次发现及其生态、资源域分析 |
武仙竹 |
第四纪研究 |
2017.7 |
40 |
西伯利亚特罗伊茨卡亚季节性古营地遗址研究 |
武仙竹 |
第四纪研究 |
2017.7 |
41 |
巫山县大水田遗址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黄毛鼠(Rattus losea)遗骸研究初报 |
武仙竹 |
第四纪研究 |
2017.7 |
42 |
炎黄作为人文始祖的意义 |
王震中 |
光明日报 |
2017.9.16 |
43 |
重庆丰都二仙堡墓群2015年度发掘简报 |
蒋刚 |
文物 |
2017.9 |
44 |
唯物史观推动国家起源研究 |
李勉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7.2.13 |
45 |
从地下遗存看秦安大地湾遗址男权社会的演进 |
刘俊男 |
湖南社会科学 |
2017.5 |
46 |
再论陕北、晋西北南流黄河两岸出土商周青铜器 |
蒋刚 |
边疆考古研究 |
2017.6 |
47 |
西北汉简所见吏卒家属研究 |
钟良灿 |
简帛研究 |
2017.6 |
48 |
兽首鼎考 |
孔令远 |
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论丛 |
2017.6 |
49 |
楚君作器铭文初探——以钟和鼎为例 |
袁艳玲 |
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论丛 |
2017.6 |
50 |
重庆市丰都县糖房遗址2016年度发掘简报 |
蒋刚 |
四川文物 |
2017.6 |
51 |
秦即墨郡的设置和变迁——以里耶8-657号秦简为据 |
李勉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2017.7 |
52 |
18世纪英国婚配制度的转型与法制改革 |
张迅实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11 |
53 |
邓广铭先生书信选释 |
聂文华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
2017.12 |
54 |
楚系青铜器的铸造遗址初探 |
袁艳玲 |
南方民族考古 |
2017.12 |